下字灸穴 - 图1

下字灸穴,经外奇穴名。出自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第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1穴,第3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第4、5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平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左右各0.5寸各1穴,共5穴。浅层主要布有第2、3、4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、静脉,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(后)静脉丛,第2-4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腰动、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。主治腹胀、腹痛、消化不良、急慢性肠炎、尿闭、大便秘结、肠鸣腹泻。针刺0.5-1.2寸。

名称

下字灸穴

出处

《腧穴学概论》

隶属

经外奇穴

位置

在第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1穴,第3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第4、5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平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左右各0.5寸各1穴。共5穴。

主治

腹胀、腹痛、消化不良

功能

理气和腑,通利二便

操作

针刺0.5-1.2寸

主要配伍

脐上五分、兴隆、关元俞、肋头、九曲中府配下字灸、新肋头、命关治腹中包块

目录

  • 功能作用
  • 定位
  • 解剖
  • 详细主治
  • 详细操作
  • 配伍
  • 附注

功能作用

理气和腑,通利二便

定位

在第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1穴,第3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第4、5腰椎棘突之高点1穴,平2、3腰椎棘突之间点左右各0.5寸各1穴。共5穴。

解剖
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棘上韧带、棘间韧带、弓间韧带。浅层主要布有第2/3/4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、静脉。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(后)静脉丛,第2~4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腰动、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。

详细主治

腹胀、腹痛、消化不良、急慢性肠炎、尿闭、大便秘结、肠鸣腹泻。

详细操作

针刺0.5-1.2寸,局部沉胀麻痛感向腰骶部扩散,留针30分钟。灸5-15壮。

配伍

脐上五分、兴隆、关元俞、肋头、九曲中府配下字灸、新肋头、命关治腹中包块。

附注

本穴即由命门、十五椎、阳关及命门穴左右之“佗脊”穴组成。多用灸法。如灸后加拔火罐,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