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八)阳气的昼夜消长规律
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(1)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(2)。
《素问•生气通天论》
〔讲解〕
本文论述人体阳气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昼夜消长节律。
(1)“阳气”这里指卫外的阳气。“主外”是指卫气行于体表,护卫于外。卫气昼行于阳(体表),夜行于阴(体内),所以它的活动是白天倾向于体表,以适应外界自然变化,起着护卫人体,抗御外邪的作用。
(2)“人气”,即人体的阳气,这里指卫气,“隆”,隆盛。“气门”指体表的汗孔,又称玄府,汗的排泄赖肺气的宣化,汗孔又具有开合作用,所以称为气门。由于人体要与自然变化相适应,需同昼夜阴阳变化保持协调平衡,所以人体阳气的消长,和太阳在天体的运动紧密联系,在早晨日出之时,人体阳气开始生发;日当中午的时候,阳气最旺盛;太阳偏西时,体表的阳气就逐渐衰减,汗孔由开放而闭密;到了日落的时候,阳气行于阴分,活动倾向于体内,汗孔就更加紧闭,这时人体需要休息,保持安静睡眠。这说明人体阳气的生理活动规律,与太阳在天球的运动具有相参相应的关系。
〔临证意义〕
人体阳气昼行于表,夜行于里。早上由内达外,故卫外的功能就增长,日行中天,阳气就旺盛;日西时,阳气由表入里,故体表的阳气相对减弱、汗孔也因之紧闭。临床实践证明:一般疾病多是清晨减轻,下午相对加重,夜间更甚,这是邪正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。人体病情变化的昼夜节律性,可随邪气的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。如《医铃》说:“昼夜最可辨病之阴阳,然而最难辨也。阳病昼重而夜轻,谓阳气与病气交旺也,然亦有阳病而昼不重者,盖阳气虚之故耳。阴病昼轻而夜重,阴气与病气交旺也,然亦有阴虚而夜反轻者,盖阴气虚之故耳”。可见阴阳虚实不同,病理反应也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