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十二)阴阳偏胜的症状及预后
阳胜则身热,腠理闭,喘粗为之俛抑,汗不出而热,齿干以烦冤腹满死,能冬不能夏(1),阴胜则身寒汗出,身常清,数栗而寒,寒则厥,厥则腹满死,能夏不能冬(2)。此阴阳更胜之变,病之形能也(3)。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〔讲解〕
本文举例说明,阴阳偏胜所引起的病变。前者系阳热重证,后者系阴寒重证。如果治不及时,或治疗失当,最易导致死亡。
(1)“喘粗”,即喘促气粗。“俛”。同俯。“俛仰”,即身体前俯后仰。形容呼吸困难的状态。“冤”,苦闷,音义同“悗”,“烦冤”,即心烦苦闷。“能”,读如耐,音义均同。患者阳热偏胜,证见身热、喘促气粗、呼吸困难。以致身体前俯后仰,汗不出而热甚,胃津伤而齿干,阳热内郁而心中烦闷。如果热结于里,腑气不通,出现腹部胀满,则有死亡的危险。此证阳热极盛,阴液耗伤,所以能耐受冬天的寒冷,不能耐受夏天的炎热。
(2)“清”,寒冷。“数”,屡次。“栗”,通慄。“数栗”,即频发寒战。“厥”,指四肢逆冷。患者阴寒偏胜,阳气受损,证见身寒。阳不外固则汗出,肌表失于温煦,故身常清冷,恶寒战慄。肾阳衰微,阳气不能达于四末,故四肢逆冷。如果肢冷的同时又出现腹满,说明脾肾阳气衰败,先后天不得相互温养,则有死亡的危险。此证阴寒极盛,阳气大伤,所以能耐受夏天的炎热,不能耐受冬天的寒冷。
(3)“更胜”,迭为胜负。“能”,通态。“形能”,即形态,指证候。以上是阴阳互为胜负,即一方偏胜,导致另一方偏衰所表现出来的病态。
〔临证意义〕
本节经文有三大疑点:
①为什么阳胜反见“腠理闭,汗不出”?阳胜则热,热盛应见腠理开,汗自出,无论热壅于肺,还是热入阳明(包括阳阴经证,腑证),均不例外。但文中既见喘促气粗的肺热证,又见腹满的腑实证,如此内热蒸腾,反而腠理闭,汗不出。究其原因,多因表寒不解,或温热感寒,寒邪外束,阳气不得泄越,渐致内热壅盛,或于此时过用寒凉,以致表邪遏郁,里热内结,所以阳胜反见“腠理闭,汗不出”。
②为什么阳胜出现“腹满”会成为死候?腹满见阳胜的证候,多为热结阳明,腑气不通所致。阳明腑实证,如不失下,尚不致于死亡。此证之所以成为死候,是因外闭内结,表里不通,热邪无从泄越的缘故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说:“身汗得后利,则实者活。”邪气盛实之证,得身汗则表邪解,得后利(大便通利)则里邪除,内外通和,邪有出路、则实者可活。而上述见证却相反,所以“腹满死”。此证表里闭结,热邪充斥三焦,邪无去路,治宜表里两解,如用三黄石膏汤(麻黄、豆豉、栀子、石膏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)加入大黄、芒硝之类,尚可图治。
③为什么阴胜“肢厥”,再见“腹满”会成为死候?阴胜出现四则厥逆,说明已是阴寒内盛,命火衰微。如果再见腹满,则表明脾阳已败,运化无权。脾肾阳气衰败,先后天不得相互温养,所以成为死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