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)诊脉方法
诊法常以平旦(1),阴气未动,阳气未散(2),饮食未进,经脉未盛,络脉调匀,气血未乱(3),故乃可诊有过之脉(4)。
《素问•脉要精微论》
[讲解]
本文论述诊脉的适宜时间及其原理。
(1)“平旦”,即清晨日出之时。夜半营卫二气总会合于内脏,是阴气最盛的时候。到了日出平旦之时,卫气由阴出阳,阴气已经衰尽,阳气渐渐旺盛。所以清晨初寤,正是阴阳之气交接,营卫之气大会之时,最能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,这是诊脉通常在清晨进行的原理之一。
(2)“阴气”,指营血。肝藏血,寐则血归藏于肝;有所动作,在诸经运行的营血就会增加,以供人体活动之需。故平旦人醒,尚未动作时,所需营血较少,营血尚未在血脉中大动。“阳气”,指卫气。白天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,布散全身,温养脏腑,四肢、筋脉、肌肉。平旦初寤,人体还没有复杂的活动,所以卫气尚未过分宣散。总之,清晨人醒后刚起,还没有复杂的活动,体内阴阳营卫气血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,所以,不会因复杂的活动,影响营卫气血的运行,而干扰掩盖病脉,这是诊脉通常在清晨进行的原理之二。
(3)《素问•痹论》说:“营者水谷之精气也,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,乃能入于脉也。”饮食以后,可以影响脏腑、经络、气血的活动,相应脉搏也要发生变化。所以在没有进饮食之前,经脉之气未充盛,络脉之血调匀,气血运行未被扰乱,容易诊察出病脉的真象。
(4)“过”,即病变。姚止庵注:“过谓异常候也。”“有过之脉”,即病脉。平旦,阴阳处于交接之际,而且尚未有情志活动、机体动作,也未进饮食,脉搏未受任何内外因素的干扰,比较能反映疾病的真象。但从临床实际来看,诊脉都要求在平旦进行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本文的主要精神在于说明,应尽可能排除干扰脉象的一切内外环境因素,在病人安静的情况下诊脉,方能诊得反映疾病真象的脉搏。
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脉五动⑴,闰以太息,命曰平人,平人者,不病也(2)。常以不病调病人,医不病,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(3)。
《素问•平人气象论》
[讲解]
本文论述调息察脉至数的基本方法。
(1)出气为呼,入气为吸,一呼一吸称为一息,“动”,至也。“再动”,是两至。常人之脉一呼二至,一吸亦二至。“呼吸定息”,是指一息既尽,而换息未起之际,脉又一至。故一呼一吸脉五至。
(2)“闰”,有余之意,用作闰月之闰。“太息”,即指一呼一吸之后,到下一息之间的一段时间,一呼脉二至,一吸脉亦二至,在二息之间,有的人脉又有一至,故称“闰以太息”。总之,一息四至,或一息五至,都是正常无病之人的脉搏跳动次数。
(3)“平”,匀也。“平息”,即均匀呼吸。“调”,计算。“调之”,即用呼吸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。诊脉时应当以平人的呼吸来衡量病人的脉息,医生如果没有病,就可以调匀自己的呼吸,去计算病人脉搏的动数,这是诊脉的一个法则。
所谓五十营者,五藏皆受气,持其脉口,数其至也(1)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,五藏皆受气(2);四十动一代者,一藏无气;三十动一代者,二藏无气;二十动一代者,三藏无气;十动一代者,四藏无气;不满十动一代者,五藏无气(3)。予之短期,要在终始(4)。
《灵枢•根结》
[讲解]
本文论述诊脉候五十动的方法及其原理。
(1)“营”,运也。一日一夜中,经脉之气营运五十周于人身,使五脏都得到精气的营养,同时使五脏之精气布散全身,所以可以从诊察寸口脉象的至数,测知脏气的盛衰。
(2)“代”,指见忽强忽弱,忽快忽慢,忽跳忽止等情况的脉象。《灵枢识》丹波元简说:“脉要精微论云:代则气衰。张守节史记正义云:候脉动不定曰代,即此义也。杨玄操云:代者,还尺中,停久方来,名曰代也。本于伤寒论,不可从。”脉搏跳动出现上述情况,是脏气衰微的表现,脉动五十至而不见代脉的,说明五脏精气充盛。
(3)脉动四十至而见一次代脉的,是五脏中一脏衰败的征象;脉动三十至而见一次代脉的,是五脏中二脏衰败的征象;脉动二十至而见一次代脉的,是五脏中三脏衰败的征象;脉动十至而见一次代脉的,是五脏中四脏衰败的征象;脉动不满十至,就有一次代脉的是五脏脏气都已衰败的征象。
(4)“予”,同与。“短”,近也。“短期”,即死期。“终始”,指经脉之气运行终始情况。脉动不满十至,而有一次代脉的,可以预料死期将近。一脏衰败、脉动五十次始见一次代脉,所以临床想要了解经脉之气运行终始情况,候出五脏之气的盛衰,诊脉时间不宜过短,一般至少要在五十动以上。
[临证意义]
《内经》提出诊脉时间以平旦为佳,因为平旦初寤之时,人处于安静的环境中,饮食未进,脉象的变化不受环境、进食和肢体活动的影响,最能反映疾病的真象。但在临床上,并非一定要拘泥于平旦之时不可,如汪机说:“若遇有病,则随时皆可以诊,不必以平旦为拘也。”重视切脉环境与时间,除要注意保持诊室安静外,也要注意让病人的情绪保持平静,对于行走或进食不久的病人,则应经过必要的休息方可诊脉。
平息,一是平静地调整医者的呼吸,二是用医生一息的时间,去数病人脉动的至数。所以必须平心静气,鼻息调和,宁神细辨,才能“息”、“指”、“心”三者合一,诊得脉动的准确至数。“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脉五动,闰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”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8次,每次呼吸脉动4次,合每分72次,确有一定价值。《内经》认为要了解经脉之气运行的终始与五脏之气的盛衰,必须诊脉五十脉动,有时须二至三个五十动,才能正确诊得病脉,意在强调诊脉时间不宜过短。正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序中所说:“动数发息,不满五十,短期未知决诊,九候未曾仿佛……夫欲视死别生,实为难矣。”如三举两按,草率从事,就难以辨其迟数,断其脉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