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内伤与情志发病
悲哀愁忧则心动,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。
《灵枢•口问》
〔讲解〕
本文论述情志致病的主要病理机转。
“心动”指心神激动。因为悲哀愁忧等情志因素,均可使心神受到激动,故说“悲哀愁忧则心动。“摇”,与“动”相应,指心神受到激动以后,五脏六腑皆受其影响而为之不安。
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,神伤则恐惧,流淫而不止(1);因悲哀动中者,竭绝而失生(2);喜乐者,神惮散而不藏(3);愁忧者,气闭塞而不行(4);盛怒者,迷惑而不治(5);恐惧者,祌荡惮而不收(6)。
《灵枢•本神》
〔讲解〕
本文论述情志失调所引起神志方面的病变。
(1)“怵”,恐也。“惕”,惊也,即惊恐不安。“流淫”,此处作滑精解。“不止”,《太素》作“不固”。张介宾注:“思虑而兼怵惕,则神伤而心怯,恐惧则伤肾,肾伤则精不固。”即是说,惊恐或思虑太过都会损伤心神,心神受伤则心怯恐惧而气失统摄,因此肾精不固,出现滑泄现象。
(2)“动中”,指伤及内脏。“竭绝而失生”,指内脏精气衰竭而丧失生命。张介宾注:“恐则气消,悲哀太甚则胞络绝,故致伤生。竭者绝之渐;绝者尽绝无余矣。”即是说悲哀太过会使神气内消,伤及内脏,甚至给生命带来严重后果。
(3)“惮”,苦也,劳累的意思。“惮散”即过喜而致神气苦于涣散之意。“不藏”,指神不守藏,意谓喜乐过度,会造成精神涣散,不能内守,失去自主能力。
(4)忧愁过度,则气留结而不散,气机闭塞而不通,可以引起胸中闷乱,四肢不能举动等症状出现。
(5)”盛怒”,即大怒。盛怒之下,气逆而上,扰动神明,从而导致精神迷乱,难以自制。
(6)“荡惮”,指神志动荡散乱。因恐惧太过,使神志荡散而不能收持。
〔临证意义〕
情志过激,能扰动心神,内伤五脏,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。神志为心所主宰,一切情志变化都要通过心神,然后影响有关脏腑,所以喻嘉言说:“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而总统魂魄,兼该志意,故忧动于心则肺应,思动于心则脾应,怒动于心则肝应,恐动于心则肾应,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。”本文所讨论的内容,重点是损伤心神所引起的病变。因此治疗情志异常的病症,不能忽视患者的精神因素。
如戴人治“卫德新之妻,旅中宿于搂上,夜值盗劫烧舍,惊堕床下,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,家人辈蹑足而行,莫敢冒触以声,岁余不痊,医作心病治之,人参、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。戴人见而断之曰:惊者为阳,从外入也,恐者为阴,从内出也,惊者为自不知故也,恐者自知也,足少阳胆经属木,胆者,敢也,惊怕则胆伤矣。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于高椅之上,当面前下置一小几,戴人曰:娘子当视此一木。猛击之,其妇大惊。戴人曰:我以木击几,何必惊乎?伺少定,击之,惊少缓,又斯须,连击三五次,又以杖击门,又暗使人击背后之窗。徐徐惊定而笑曰:是何治法?戴人曰:内经云,惊者平之,平者常也,平常见之,必无惊。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,寝息如故,夫惊者,神上越也,从下击几,使之下视,所以收神也,从此遂愈。”这是通过纠正病人心理状态所取得的效果。当然,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能忽视,下举例以示其大意。如:“张路玉治河南督学汪缄庵媳,产后病虚无气,洒洒然如惊,常时咳青黑结痰,欲咳则心中憺憺大动,咳则浑身麻木,心神不知所之,偶闻一声响则头面哄热、微汗,神魂如飞越状。专事妇科者屡用补养心血之剂,罔效。虚羸转剧,邀张路玉诊之,脉浮,微弦而芤,独左寸厥厥动摇,此必胎前先伤风热,坐草时迸力过甚,痰血随气上逆,冲过膈膜而流入心包也。朝用异功散加童便、煅淬蛤粉,以清理痰气,大剂独参汤下来复丹,以蒐涤瘀积,盖痰在膈膜之上,非焰硝无以透之,血在膈膜之下,非五灵无以之濬,然非藉人参相反之性,不能激之,使出也。服数日,神识渐宁,形神渐旺,改用归脾汤加龙齿沉香,调理而康。”
阴气者,静则神藏,躁则消亡(1),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(2)。
《素问•痹论》
〔讲解〕
本文论述情志过激与饮食过量所致的病变。
(1)“阴气”,此处指五脏精气,张琦:“腑阳脏阴,故脏气谓之阴。”“躁”,躁动,指神志不安。五脏阴气,安静则精神内守,躁动则易于耗散。因为五脏贮藏阴精,阴精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,如果烦劳太过,阴精耗伤,则阴不涵阳,神不内守,日久便趋于消亡,此与《素问•生气通天论》所说:“起居如惊,神气乃浮”的意义是一致的。
(2)“自倍”,即倍于寻常。肠胃为受纳、传化饮食、水谷的器官,如果饮食太过,大大超过所能承受的量,便可造成肠胃损伤,消化功能障碍,引起一案列病变。
〔临证意义〕
五脏所藏的精气,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也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,所以神由精气而生,精气充足,则神自健旺。正如李东垣所说:“积气以成精,积精以全神,必清必静,御之以道,可以为天人矣,有道者能之。”说明只有保持精气充沛,才能使神气健旺,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。从临床来看,五脏阴精不足常常是引起神志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例如心阴不足,则阴不涵阳,神不内守,常见惊悸、健忘、失眠、多梦等症;若气血两虚,则兼见气短神怯。五脏阴气不足,甚至可以出现神志异常的现象,如张石顽治黄穉洁神志失常,间歇发作一例,即是从神气浮散论治,兹录如下:“黄穉洁,讳振藻,儋妄颠仆,数月以来,或六、七日一发,或二、三日一发,或一日二、三发……,或时妄言妄见,精气不时下脱,不能收摄。服二冬、二地、连、柏、金樱、石莲之属无算,反加作泻不食。后延石顽诊之,脉来寸盛尺微,前大后小,按之忽无,举之忽有,知为神气浮散之候。因与六君子加龙齿、菖蒲、远志送养正丹,间续而进,前后共六、七服,自后谵妄颠仆绝不复发,邪崇亦不复见。惟梦泄为平时固疾,不能霍然,更与平补镇心丹,两月而安。”
饮食是营养人体,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,但饮食过量,反能损伤肠胃,导致消化功能失常,引起多种病变。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说:“盖五味入口,能以滋养五脏,得之则生,不得则死,伤之则反为生害,所以宿食为杂病之先,若五脏不平,食不输化,血凝气滞,群证蜂起,皆宿食所为也。治之当量其脏腑虚实浅深为治,其病头痛,恶风憎寒,心腹胀满,下利不欲食,吞酸嗳宿腐气,皆胃实热,食反留滞,其脉数而滑,宜下之愈。若脾虚,其脉浮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涩,宜温药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