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六)五脏的相克关系和与五体的联系
心之合脉也,其荣色也,其主肾也(1);肺之合皮也,其荣毛也,其主心也(2);肝之合筋也,其荣爪也,其主肺也(3);脾之合肉也,其荣唇也,其主肝也(4);肾之合骨也,其荣发也,其主脾也(5)。
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
〔讲解〕
本文论述五脏的所合、所荣和所主,进一步强调五脏相互制约的整体联系。
(1)“合”,配合,此指功能上的特殊联系。“荣”,荣华,即五脏精华在体表的反映。“主”,有制约之意,指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。五脏所属的形体组织,直接受五脏精气的荣养,与五脏在生理上有特殊的联系,在病理上有相互影响。心主血脉,血行脉中,血在脉中的运行,由心气之推动,故心之合为脉。心气充盛,血脉满盈,则面色红润,故其荣在色。肾属水,心属火,肾水可制约心火,不使心火过亢,故其主为肾。
(2)肺主一身之气,功能宣发卫气。津液等营养物质温养肌表,故肺之合为皮毛。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,卫外固密,故其荣也在皮毛。心属火;肺属金。肺金受心火的制约,才不致清肃太过,故其主为心。若心之阳热太过,则肺受火灼而阴伤,是为火刑肺金。
(3)肝藏血,筋联络百骸,主司运动的功能,有赖于肝血的濡养,肝血充足,则筋强健有力,肢节才能运动自如,故肝之合为筋。爪甲为筋之余,筋即赖肝血濡养,则肝血之盛衰,可以在爪甲的荣枯反映出来。肝血充盛,则爪甲坚韧润泽,故其荣在爪。肝属木,性喜条达,肺属金性主宣降。肺气宣发,则肝气不致郁结;肺气肃降,则不致升发太过,故其主在肺。
(4)脾功能运化水谷精微,化生气血,供养肌肉,脾气健旺,化源充足,则肌肉丰满,轻劲多力,故脾之合为肉。脾开窍于口,唇为口之门户,故脾之盛衰可表现于唇,脾气健旺,精气充足,则唇色红润,故其荣在唇。脾属土,肝属木,肝木制约脾土,肝气疏泄条达,脾气才不致壅滞,故其主在肝。
(5)肾藏精,精能生髓,髓能养骨,肾精充盛则骨骼坚强,故肾之合为骨。发为血之余,其营养来源于血,但精能化血,发之生机又源于肾,故肾精之盛衰可表现于发,精充血盛,发得濡养,则光泽黑润,故其荣在发。肾主水;脾属土;主运化水湿。故脾土健运,可制约肾水之泛滥,故其主在脾。
〔临证意义〕
五脏相克是维持五脏间正常生理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整体联系。另一方面,疾病的传变主要是根据五脏的生克乘侮规律进行的。所以五脏生克关系的失常、也是疾病传变的主要途径。所胜太过,相乘所不胜;所胜不及,为所不胜反侮,均可导致疾病的传变。心之主为肾,肾水太过,水胜克火,病可传心。如水饮凌心之证,可以因为肾阳不足,水饮不化,上犯凌心,而出现心悸等症。治宜温阳利水,治肾水之太过,用真武汤等。肾水不及,不能上济心火,则火失所制,反侮肾水,可形成水亏火炎,心肾不交之证,而出现健忘、耳鸣、遗精等症。治宜滋阴以降火,补肾水之不及,用六味地黄丸等。肺之主为心,心火太过,火行乘金,病可传肺。如心热犯肺之症,症见心烦、口渴、面赤、鼻衄、喘咳鼻扇,治宜清热存阴,用玉女煎加减或用犀角地黄汤清上炎之心火,合白虎汤保肺中之津液,免受心热之劫。如心阳不足,寒邪犯肺,心之阳气为胸中寒邪所困,则心火更微,常见胸背痛、喘咳肢冷等症。这是心气不及,肺金反侮之象。治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桂枝,开胸散结,通阳行气。浊阴散,肺气宣,才收振奋心阳之效。脾之主为肝,肝气太过,木旺乘土,横逆犯胃,常见胃脘作痛、呕吐呃逆等症。治宜疏肝和胃,可用柴芍六君汤加减。反之,如果肝气不及脾病也可传肝,为土盛木郁,脾土反侮肝木之证。临床所见脾胃湿热交蒸,熏及肝脏,而见寒热往来、胁痛拒按、全身黄染等症便是。治疗又应清利湿热为主,佐以疏肝行气,可用菌陈蒿汤加减。肾之主为脾,脾气太过,土盛则乘水,如脾胃湿热下注,阻遏肾阳,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之证,治疗应当首先清化中焦湿热,才能宣通下焦气化,而达到治疗目的,可用黄芩滑石汤等。脾气不及,水反侮土,如脾阳不运,气不化水,水停下焦,肾水反侮脾土,脾阳不振,运化无力,则见脘闷腹胀、头眩心悸、下肢浮肿、小便不利等症,治宜健脾渗湿,温阳行水,脾健则肾水不能再反侮脾土,阳旺水湿始得通利,可用苓桂术甘汤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