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三)五行生克与疾病的传变

五藏受气于其所生,传之于其所胜(1),气舍于其所生,死于其所不胜(2)。病之且死,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,病乃死。此言气之逆行也,故死(3)。

​《素问•玉机真藏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论述疾病的传变情况。

(1)“气”,指病气。“其”,指自己。“所生”,指自己所生之脏,即按五行相生次序,母脏所生的子脏。全句意为五脏所受的病气,来源于自己所生之脏。如王冰注:“谓受病气于已之所生者也。”如肝受病气于心,心受病气于脾等。“传之于其所胜”,“传”,指病气相传。“所胜”,指自己所克之脏。即按五行相克次序,具有相克关系的脏。王冰注:“谓传于已之所克者也。”如肝木克脾土,脾土克肾水等。全句意为五脏可以把病气传给自己所克之脏,如肝病传脾,脾病传肾等。

(2)“舍”,留止的意思。“其”字,疑为衍文。如俞樾说:“按两言,'其所生’,则无别矣。疑此衍'其’字。其所生者,其子也;所生者,其母也。”“所生”,指生自己之脏,如肝病气舍于肾,肾病气舍于肺等。全句意为病气留止于生己之脏。如王冰注:“谓舍于生己者也。”“不胜”,指克制自己之脏,即已所不胜之脏,全句意为死于克制自己之脏,谓病气最后传至克己之脏而死亡,如肝病传至肺而死,肺病传至心而死。王冰注:”谓死于克己者之分位也。“

(3)“传行”,指病气传变。“气之逆行”,指病气的逆传,即沿着五行相克的次序传变。上文意为病人到了要死的时候,病气必先传行,传到自己所不胜之脏,病人就会死亡。这属于病气逆传的情况,所以死亡。

〔临证意义〕

结合时令气候变化,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去分析认识疾病的原因与病理机转,古代医家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,如《金匮•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》所说:“夫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;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惟治肝也。”这是仲景根据五行相胜的理论,提出治肝先实脾,以防止疾病传变的治未病的观点。但是仲景并非说肝病一定传脾,“知肝传脾”,而是说通过周密的分析,已了解到肝病具备了传脾的条件。肝病是否传脾,还要根据肝和脾两脏的虚实情况来决定。正如尤在泾所注:“盖脏病惟虚者受之,而实者不受,脏邪惟实则能传,而虚则不传。故治肝实者,先实脾土,以杜滋蔓之祸;治肝虚者,直补本宫,以防外侮之端,此仲景虚实并举之要旨也。”病邪的传与不传,或怎样传变,取决于传正双方力量的对比,所以应该灵活看待,而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如后文在望诊病人面部气色时举例说:“色白者,亡血也,设微赤非时者死”失血病人面色白,这是失血过多的必然征象,如果面色反现微赤,而又不在气候炎热之时,说明亡血之后,又见虚阳上越,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。可见仲景结合时令气候分析疾病的病理变化是从实际出发的,堪称运用《内经》五行理论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