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概论

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,腰膲痛,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。

​《素问•六元正纪大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寒湿所致的腰痛。

“关节禁固”,指关节屈伸不利,活动受限。“膲”,同椎。“腰膲痛”,指腰脊疼痛。“寒”,指太阳寒水。“湿”,指太阴湿土。“气交”,指天气与地气之间。”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”,就是指天地的气候变化以寒湿为盛,故人体容易感受寒湿而形成上述诸病。由于气候多寒冷潮湿,寒湿最易损伤人体,寒主凝滞,湿邪重着粘滞,故寒湿之邪,侵袭腰部,能阻滞经络,致气血运行涩滞,而见腰脊痛。寒湿闭阻经络,四肢失于气血的濡养,且寒主收引,致筋脉拘急踡缩,则关节屈伸不利,活动受障。


阴阳不和,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,髓液皆减而下,下过度则虚,虚则腰背痛而胫痠。

​《灵枢•五癃津液别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阴阳不和,髓液空虚而致的腰痛。

“阴阳不和”,指阴阳各经之气不和。可由房室不节所致。由于房室过度等原因,致机体阴阳之气不和。“阴在内,阳之守也,阳在外,阴之使也”,阴阳不和,则气不摄纳,精不内守,津液外泄,日久必真阴虚损,腰失所养,而见腰痛,腿软等症。


腰者,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。

​《素问•脉要精微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肾精亏虚,精髓不充而致的腰痛。

“惫(bèi备)”,败坏的意思。吴崑注:“惫与败同,坏也”。“腰为肾之府”,“府”,处所。两肾藏于腰内,附于腰之十四椎间两旁,离脊中各一寸半。因此说腰为肾之府。张志聪注:“两肾在于腰内,故腰为肾之外府”。“转摇不能”,是说腰部疼痛剧烈,不能自由转侧活动。由于房劳过度,或久病体虚、或老年精少,致肾精亏虚,精髓不能充养于腰骨,故腰痠腰痛,身体转侧、活动不利。


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。

​《素问•疟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膀胱经气不足而致的腰痛。

“巨阳”,指足太阳膀胱经。膀胱经上络于脑,别下项,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,故膀胱经气不足,经脉不荣,则腰脊头项痛。马莳注:“巨阳之虚,则腰背头项皆痛,此皆经脉所行”。其次膀胱气虚,外邪最易乘虚而入,其中以寒邪为多,寒主收引,闭束太阳经气,经气运行受阻,也可导致腰背头项痛。张景岳注:“腰背头项,皆太阳经也,阳虚则寒邪居之,故为痛”。


刺诸痛者,其脉皆实。故曰:从腰以上者,手太阴阳明皆主之。从腰以下者,足太阴阳明皆主之。

​《灵枢•终始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腰痛属实的脉象及针刺取经穴的方法。

《内经》说:“诸痛者,其脉皆实。”认为痛证多由邪气壅盛,气血不通所致,多属实证,故脉象多见实脉,治疗多用泻法。本文对后世影响较大,以至形成“痛无补法”之说。疼痛一证,其病机应当有实有虚。实者,气血不通;虚者,气血不荣。本段讨论腰痛属实者,上段讨论腰痛属虚者,临床上要根据具体的病情以定虚实之性,不可囿于一说。关于腰痛的针刺法,《内经》认为可采取循经近取之法。手太阴经从胸走手,手阳明经从手走头,故腰以上患罹痛证,可刺取上述二经;足太阳经从足走胸,足阳明经从头至足,故腰以下患罹痛证,可刺此足之二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