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干支甲子
1、干支的含义
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。天干始于甲,地支始于子,干支相合,故名甲子。
天干共有十个数目字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所以又叫十天干,最早是用来纪日的。地支共有十二个数目字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最早是用来纪月的。《汉书•律历志》记载:“大桡始作甲子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”。所以干支含有幹枝的意思,犹如草木,有干有枝。
从干支的次序和命名来看,它既是古代计算年、月、日、时和标志方位的符号,又是反映万物生、长、衰、老变化的物候记录。因为天日的演进源于太阳的运动,太阳运动是有规律的,一日之内,有昼夜阴阳的消长变化;一年之内,有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。无论昼夜或四时的阴阳变化,都以太阳为主体,它是天阳之气运动的核心,它的光能和热能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生存条件。所以干支虽然作为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的符号,但它具有天文、历法、物候、气象方面的特殊意义。
十二支建月是从寅始,而不是从子始,其原因何在?《类经图翼》说:“盖以建子之月,阳气虽始于黄钟(古代用以测验气候的律管。《礼•月令》注:“黄钟者律之始,九寸,仲冬气主,则黄钟之律应。”)然犹潜伏地下,未见发生之功,及其历丑转寅,三阳(自子至寅)始备,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,荫芽动而蛰藏振,遍满寰区,无非生意,故阳虽始于子,而春必起于寅。是以寅卯辰为春,巳午未为夏,申酉戌为秋,亥子丑为冬,而各分其孟仲季焉。”建子之月,是在上年的十一月,到了冬至一阳初生,万物才孕育生机,故十二支从子始,但从一年来看,春季是从立春开始,这时斗柄指向寅位,故十二支的月建是从寅始,所谓“斗柄指寅,天下皆春。”
2、干支的阴阳属性
干支阴阳属性的划分,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。总的来说,天干属阳,地支属阴。但在天干地支中,又可再分阴阳。天干中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属阳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属阴。地支中,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属阳。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属阴。这样区分阴阳的理由在哪里呢?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:
第一种:是根据干支的先后次序分阴阳,如甲与乙,甲在乙先为阳,乙在甲后为阴;丙与丁,丙在丁先为阳,丁在丙后为阴。地支的子与丑,子在丑先为阳,丑在子后为阴;寅与卯,寅在卯先为阳,卯在寅后为阴。如刘完素在《伤寒直格》中所说的:“凡先言者为刚为阳,后言者为柔为阴也。”
第二种:是根据奇偶的数字次序区分阴阳:如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的奇数属阳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的偶数属阴。正如张介宾在《类经图翼》中说:“阳数奇而属天,阴数偶而属地。……天数五,一三五七九是也;地数五,二四六八十是也。”
把两种说法进行比较,当然以后者为优,因为一切数字皆不出奇偶两数,故有阴阳之分。阴阳的先后,又是以河图、洛书(古代数学模式)之数为依据,更符合阴阳的本来意义。
3、干支的五行属性
十干中,甲乙属木,丙丁属火,戊己属土,庚辛属金,壬癸属水。
十二支中,寅卯属木,巳午属火,辰未戌丑属土,申酉属金,亥子属水。
这样配属的理由在哪里?十干配属五行有两个含义:
首先,根据五时、五方与五气的关系来确定的,如春季的基本气流方向是东方,东风到来的气候特征是温和之气,所以东方甲乙属木;夏季的基本气流方向是南方,南风到来的气候特征是炎热之气,所以南方丙丁属火,……。《素问入式论奥》说:“是以东方甲乙、南方丙丁、西方庚辛,北方壬癸,中央戊己,五行之位也。”
其次,根据常年气候运动规律,五行相生次序来配属的,如春季气候温和,草木生发,与之相对应的关系是木;夏季气候炎热,万物生长,与之相对应的关系是火,由于夏在春后,故称之为木生火。又如长夏气候潮湿,万物生长繁盛,与之相对应的关系是土,由于长夏在夏后,故称之为火生土。秋季气候清凉,草木凋零,与之相对应的关系是金,由于秋在长夏之后,故称之为土生金。冬季气候寒冷,万物闭藏,与之相对应的关系是水,由于冬在秋后,故称之为金生水。冬之后又是春,故称之为水生木。《素问•六节脏象论》说:“五运相袭,而皆治之,终朞之曰,周而复始,时立气布,如环无端。”说明一年中五气的运行,依次推移,各有所主的时令季节,要到年终之日,再从头开始。一年分立四时,四时分布节气,如圆环之无端绪而循环不息。一年中春风、夏火、长夏湿、秋燥、冬寒的递变,对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利,符合生长化收藏的发展过程,所以它有相互资生和促进的意义。
十二支配属于五行与十干具有相似的意义。如寅、卯月是春季的正、二月,位于东方,此时正是春天风气主令的季节,所以寅卯在五打属木。巳、午月是夏季的四、五月,位于南方,此时正季夏天热气主令季节的,以所巳午在五行属火。申、酉月是秋是的七、八月,位于西方,此时正是秋天燥气主令的季节,所以申酉在五行中属金。亥、子月是冬季的十、十一月,位于北方,此时正是冬天寒气主令的季节,所以亥子在五行中属水。辰、未、戌、丑月分居春夏秋冬四季之末,是中央湿土之气寄王的月份,代表四时湿气的存在,所以辰未戌丑在五行中属土。土属中央,其气行四隅,故《素问•太阴阳明论》说:“脾者,土也,治中央,常以四时长四脏,各以十八日寄治。”即是在春夏秋冬四立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前的十八天为寄旺的时候。而四立的节气,又分属于辰(三月)、未(六月)、戌(九月)、丑(十二月)四月。
4、干支结合纪年。
天干和地支配合,天干在上,地支在下,按照干支排列的次序,依次相合,天干往复轮周六次,地支往复轮周五次,于是构成六十甲子。这就是《素问•六微旨大论》所说:“天气始于甲,地气始于子,子甲相合,命曰岁立,谨候其时,气可与期。”即是说,推算天气从十干的甲开始,推算地气从地支的子开始。把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,一直到天干末尾的癸和地支末尾的亥相配合,便组成了六十甲子。六十甲子的周期建立以后,推算岁气的方法也随之确立,这样就可用它来定时候气了。六十甲子,参见下表:
干支甲子表
甲子 | 乙丑 | 丙寅 | 丁卯 | 戊辰 | 己巳 | 庚午 | 辛未 | 壬申 | 癸酉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甲戌 | 乙亥 | 丙子 | 丁丑 | 戊寅 | 己卯 | 庚辰 | 辛巳 | 壬午 | 癸未 |
甲申 | 乙酉 | 丙戌 | 丁亥 | 戊子 | 己丑 | 庚寅 | 辛卯 | 壬辰 | 癸巳 |
甲午 | 乙未 | 丙申 | 丁酉 | 戊戌 | 己亥 | 庚子 | 辛丑 | 壬寅 | 癸卯 |
甲辰 | 乙巳 | 丙午 | 丁未 | 戊申 | 己酉 | 庚戌 | 辛亥 | 壬子 | 癸丑 |
甲寅 | 乙卯 | 丙辰 | 丁巳 | 戊午 | 己未 | 庚申 | 辛酉 | 壬戌 | 癸亥 |
天干与地支为什么要相互配合呢?天干和地支的配合,一方面是用它来纪年,另一方面是用它来推演六十年中的气候变化。天干代表各年的运,所谓“天干统运”;地支代表各年的气,所谓“地支主气”。把运和气两者结合起来,才能分析和推演出各年气候的大概变化。所以《素问•天元纪大论》说:“天以六为节,地以五为制,周天气者,六期为一备;终地纪者,五岁为一周。五六相合,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,凡三十岁。千四百四十气,凡六十岁,而为一周。不及太过,斯皆见矣。”王冰注曰:“六节谓六气之分。五制谓五位之分,位应一岁,气统一年,故五岁为一周,六年为一备,备谓备历天气,周谓周行地位。”
由于“五六相合”,组成六十甲子,计三十年中共有七百二十个节气(一个节气十五日,一年二十四节气),称为“一纪”;再加上后三十年的七百二十个节气,共得千四百四十个节气,就成为六十年的气候变化大周期。甲子中的天干,主管五运的盛衰,甲子中的地支,主管六气的变化,因此,各年气候的太过和不及,都可通过推演运算了解到一般情况。这就是干支甲子的意义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