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血气精神的重要作用
人之血气精神者,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(1);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,濡筋骨利关节者也(2);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,充皮肤,肥腠理,司开合者也(3);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者也(4)。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,营复阴阳,筋骨劲强,关节清利矣⑸。卫气和则分肉解利,皮肤调柔,腠理致密矣(6)。志意和,则精神专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藏不受邪矣(7)。寒温和,则六腑化谷,风痹不作,经脉通利,肢节得安矣。此人之常平也(8).
《灵枢•本藏》
〔讲解〕
本文强调血气精神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,继则具体论述了经脉、卫气、志意的正常功用。
(1)“奉”,养也,有供养之意。“周”与赒通,给也。血、气、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“精”,指先天、后天之精,就广义的精而言,也包括气血在内。“神”,指一切生命活动,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。神既以精气血为其物质基础,又是精气血的主宰,起着主管精气血形成和输布的作用。所以人的血气精神四者,相互为用,奉养生命,周遍全身,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(2)“营”,有运行之意。张景岳注:“营,运也。”“阴阳”,此以人体上下内外分阴阳,概指内外上下的脏腑、经脉及形体组织。经脉是运行全身气血,联系脏腑肢节,沟通上下内外,调节体内各部分使之趋于平衡的通路。人体内外的组织器官,必须通过经脉的传注,才能获得气血的充分濡养,维持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,如使筋骨柔润健强,关节灵活滑利,肢体运动自如等。所以经脉是整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(3)“分肉”,指肌肉。张景岳注:“肉有分理,故云分肉。”“肥”,《说文》:“多肉也。”有肥厚之意,此引申为充实。“关”,疑为“开”字之误,可从。王冰注《素问•阴阳应象大论》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”,引《灵枢》此文亦作“开”。卫气是行于脉外,敷布于体表的阳气,具有温养肌肉,充润皮肤,致密腠理,主管汗孔开合等重要作用,所以卫气功能正常,则肌肤健壮,卫外固密。
(4)“御”,有驾驭、统摄之意。《灵枢•本神》说“心有所忆谓之意,意之所存谓之志”。“志意”,指人接受外界事物刺激后所引起的思维活动。这种思维活动具有自我调节、自我控制的能力,所以能发挥避免外来不良刺激影响的作用,统摄整个精神意识思维活动,使思想集中,精神专一。收敛魂魄,调节人的思维活动控制人的动作行为。调节机体,并使人接受“志意”的支配,采取适当的措施,以适应自然界气候及饮食的寒温变化。并通过“志意”的自我控制能力,调和情志,使情志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,既不过分激动,也不过分低沉。
(5)“和”,有调和、正常之意。血是营养全身,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,但必须在气的推动下,才能运行于血脉。只有气血调和,血液才能在经脉中畅行无阻,全身各处得到充分的营养,从而使筋骨坚劲强固,关节滑利自如。
(6)“解”,通利。如《灵枢•大惑论》说:“皮肤涩,则分肉不解,其行迟。”故解利为同义复词。卫气的功能正常,就会使肌肉舒展滑利,皮肤调和柔润,腠理细致固密。
(7)“专”,专一。“直”,正也。张景岳注:“言其专一而正也。”“专直”,指精神集中,专一不乱。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,在认为形体对精神起决定作用的同时,强调精神意识也对形体的健康发生着重要的影响。所以志意调和,不但能使思想集中,精神专一,魂魄不致散漫无常,懊悔愤怒等异常情绪也无从产生。而且还使五脏的功能,不至因为精神情志的变化,而引起气运失常,从而使五脏功能正常,正气健旺,不会受邪气的干扰而生病。
(8)除了使志意调和以外,还必须注意适应气候的寒温变化,调摄饮食的冷热,只有这样,六腑运化水谷的功能才会正常,气血来源充盛,经脉运行通利,则不易感受外邪而发生风痹病,从而使肢体关节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综上所述均为人体的生理状态。
〔临证意义〕
志意,是接受外界刺激后,通过思维,确定目的,以支配行动的心理活动。所以志意,能通过自我调节精神活动,反馈作用于五脏的功能活动,保证脏腑安和,增强抗病能力,所以如能注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,充分发挥其“志意”的能动作用,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如《素问•汤液醪醴论》说:“精神不进,志意不治,故病不可愈。今精坏神去,营卫不可复收。何者?嗜欲无穷,而忧患不止,精气驰坏,营泣卫除,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。”所以《内经》十分强调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,提出医患要配合默契。认为“病为本,工为标,标本不得,邪气不服”(《素问•汤液醪醴论》)。《明医杂著》也指出:“必须病人受命,坚心定志,绝房室,息妄想,戒恼怒,节饮食,以自培其根,否则虽服良药,亦无他用。”治疗不但要准确辨证,选用适当的治疗手段,而且要健全志意,控制情绪和行为,自我调节精神活动,才能有利于疾病的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