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
〔原文〕辛甘而温,气薄升浮。入太阴肺、太阳膀胱经。温经通脉,发汗解肌。能利肺气。经曰: 辛甘发散为阳。治伤风头痛,无汗能发,中风自汗。有汗能止。 中,犹伤也,古文通用。自汗属阳虚,桂枝为君,芍药、甘草为佐,加姜、枣 名桂枝汤,能和营实表。调和营卫(1),使邪从汗出,而汗自止。亦治手足痛风(2)、胁风。痛风有风痰、风湿、湿痰, 瘀血、气虚、血虚之异,桂枝用作引经。胁风属肝,桂能平肝,东垣曰,桂枝横行手臂,以其为枝也。又曰:气薄则发泄,桂枝上行而解表;气厚则发热,肉桂下行而补肾。王好古曰:或问桂枝止烦出汗,仲景治伤寒发汗数处,皆用桂枝汤。又曰:无汗不得用桂枝,汗多者桂枝甘草汤,此又能闭汗也。二义相通否乎?曰: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,此为营弱卫强,阴虚阳必凑之,故以桂枝发其汗。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,风邪无所容,遂自汗而解,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。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调和营卫,则邪 从汗出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闭汗孔也。亦惟有汗者宜之,若伤寒无汗,则当发汗为主,而不独调其营卫矣。故曰:无汗不得服桂枝,有汗不得服麻黄也, 《伤寒例》曰:桂枝下咽,阳盛则毙,承气入胃(3),阴盛则亡。
【讲解】 (1)调和营卫:营卫,营气,卫气合称。两气皆水谷所生,营行脉中,有营养周身作用;卫行脉外,有捍卫躯体功能。调和营卫,是解除风邪,调整营卫不和的治法。风邪自表而入,可引致营卫失调,表现为头痛发热,汗出恶风,鼻鸣干呕, 脉浮弱等中风表虚之证。主用桂枝汤,以桂枝解肌祛风以通卫, 芍药敛阴而和营,使营卫失和的状态得到纠正。(2)痛风:痹 证的一种。又称白虎历节。因疼痛较剧,故有人认为即为痛痹。 (3)胃:原作“卫”,据文义改。
桂枝长于发汗解肌,又善温通经脉,通阳化气。为樟科常绿 乔木植物肉桂的嫩枝,切薄片或小段入药。生用。 本品味辛甘,性温。入肺、心、膀胱经。肺主皮毛属卫,心主血脉属营,膀胱经外主肌表,膀胱府内司小便。辛散温通,能振奋气血,透达营卫,可外行于表,以发汗解肌;横走四肢,通经脉而利关节,借其温通之性,以达活血通经,散寒止痛之效。 为外感风寒,风寒湿痹,以及痛经、经闭等证常用要药。因其发汗作用较为和缓,故凡风寒表证,不论无汗或有汗皆可用之,尤对体虚感冒,上肢肩臂疼痛等更为适宜。桂枝之所以能用之于汗出、恶风的表虚证,主要是配伍酸敛之芍药,取其一散一收,以达调和营卫,散风敛营之功,既使表邪外解,又无大汗之弊。所 谓桂枝“无汗能发,有汗能止”之说,就是通过不同配伍所产生的效 果。正如《本草求真》所说:“其汗之能发,只是因其卫实营虚,阴被阳凑,故用桂枝以调其营,营调则卫气自和,而风邪莫容, 遂自汗而解,非若麻黄能开腠理以发其汗也。其汗之能收,只因 卫受风伤,不能内护于营,营气虚弱,津液不固,故有汗发热而恶风,其用桂枝汤为治,取其内有芍药入营以收阴,外有桂枝入卫以除邪,则汗自克见止,非云桂枝能闭其汗孔也。”
桂枝之用于痰饮、水肿者,是取其温通作用,因为水湿阴邪, 得阳则化,用本品通阳化气之功,以增化湿利水之效。用于阳气 不行,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、水肿之证,颇为有效。桂枝之通心阳,散胸中寒邪之功亦较为突出,故又常用于胸痹、胸闷、胸痛及心悸、脉结代之证。由上所见,桂枝的效用极为广泛,正如《本经疏证》所归纳的其用之道有六:曰和营,曰通阳,曰利水,曰下气,曰行瘀,曰补中。
【临证应用】桂枝功能发汗解肌,常用于外感风寒表证。 治发热、恶风、汗出而表证仍不解的表虚证,主与白芍配伍,以 调和营卫,如桂枝汤;若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无汗表实证,则与麻黄相配,以其和营通阳之功,益增麻黄发汗解表之能,如麻黄汤。
桂枝善能温经通脉、散寒止痛,用于风寒湿痹,肩臂肢节酸痛, 常与附子同用,以温经散寒,通痹止痛,如桂枝附子汤;若营卫虚弱,血痹麻木者,可与黄芪、芍药等药配伍,以养营固卫,温经通络而止痛,如黄芪桂枝五物汤。治妇女经寒瘀滞,经闭、痛经,以及癥瘕等症,前者常与当归、川芎、吴萸等药同用,以温经活血,如温经汤;后者可与桃仁、丹皮等药配伍,以逐瘀消癥,如桂枝茯苓丸。 桂枝具有通阳化气之功,常用于脾阳不运、水湿内停的痰饮, 每与茯苓、白术、甘草配伍,以健脾利湿、温化痰饮,如苓桂术甘汤;若脾阳不运,气化失司,膀胱蓄水,小便不利,水肿等证,常与茯苓、泽泻等药同用,以通阳化气,利水渗湿,如五苓散。 此外,桂枝还常用于胸痹、胸闷、气短、胸背痛,以及心悸、 脉结代等心阳不振之证,前者常与枳实、薤白等配伍,如枳实薤白桂枝汤;后者主与炙甘草、人参、阿胶等相配,如炙甘草汤, 取其助心阳,散阴寒,以起复脉止痛之功。
【用量用法】3—10克,煎服。本品辛温助热,易伤阴动血,凡温热病,阴虚阳盛等证忌用,所谓“桂枝下咽,阳盛则斃”。 若阴虚盗汗误用桂枝,势必火邪愈炽,盗汗更甚,造成“亡阴”, 以致“动风”或“动血”。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