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
[自学时数] 8小时
[面授时数] 2小时
[目的要求]
1.了解活血祛瘀药含义、功效、主要适用证。
2.熟悉活血祛瘀药与温里、祛寒、清热凉血、祛风湿、清热解毒、行气和营、补益气血、软坚散结等药配伍应用的理论依据(联系中医基本理论)。
3.掌握活血祛瘀药中常用药(川芎 延胡索 郁金 莪术 丹参 益母草 红花 牛膝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4.掌握使用活血祛瘀药的注意事项。
5.联系桂枝、丹皮、赤芍、大黄、山楂、三七、茜草、蒲黄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药物,了解本章以外的活血祛瘀药,扩大知识面。
6.在自学本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,重点掌握小结内容。
凡以通行血脉、促进血液运行、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,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,简称活血药。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较强者,又称破血逐瘀药。
本类药物多属辛温之品。辛能散瘀化滞,温可通行血脉,善于走散,具有行血、散瘀、通经、利痹、消肿及定痛等功效,故适用于血行阻滞不畅、血瘀凝结不散的各种证候,如血滞经闭,痛经,产后瘀阻腹痛,胸痹,胁肋疼痛,肢体不遂,风湿痹痛,癥瘕痞块,痈疡疮肿及跌打损伤,骨折,瘀肿疼痛等病证。瘀血证常见于临床各科,其主要症状是:①疼痛(痛处固定不移)或麻木。②身体外部或内部出现肿块,或外伤引起的血肿。③内出血,在出血时夹有紫黯色血块。④皮肤、粘膜或舌质出现瘀斑。瘀血内阻为多种病证的主要致病因素,又有不少疾患是在发病过程中逐渐出现血滞瘀阻证候的。
气之与血,相互关联。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致血瘀,血凝亦可引起气滞。故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与行气药同用,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。
形成瘀血的原因很多,诸如外受风寒,或热灼营血,或痰湿阻滞,以及跌打损伤等,皆可形成血行障碍,导致血滞瘀阻。故在运用活血祛瘀药时,应辨证审因,根据各种不同的证候和不同的药物性质,作适当的选择和配伍。如寒凝气滞血瘀者,宜配温里祛寒药,以温通经脉,消除寒证;如热灼营血,瘀血内阻者,应配合清热凉血药同用;对于剧烈疼痛,应选用具有活血行气及止痛双重作用的药物;至于痹证、痈肿,则应与祛风湿或清热解毒药合用;若跌打损伤,宜与行气和营之品配伍。对于出血而有瘀血者,应恰当处理祛瘀与止血的关系,不宜单纯使用活血祛瘀药。此外,使用活血祛瘀药,还要注意正气的强弱,若兼见正气不足者,应酌情配入补益气血的药物。对癥瘕积聚之证,应与软坚散结药配用,且此证往往发病已久,难于速去,故在使用破血逐瘀药时,宜与补气益血之品同用,并作丸、散剂服,攻补兼施,缓缓奏效。
本类药物多数能活血通经,故月经过多而无瘀滞,或血虚经闭者不宜用。其中能催生下胎或作用强烈的药物,则孕妇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