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椒
〔原文〕辛热纯阳。入肺发汗散寒,治风寒咳嗽;入脾暖胃燥湿,消食除胀,治心腹冷痛,吐泻澼痢,痰饮水肿;《千金方》有人冷气入阴囊肿满,生椒择净,帛裹著丸囊,厚半寸,须臾热气大通,日再易,肿消瘥。梅师用桂末涂亦良。入右肾命门补火,治肾气上逆,能下行导火归元。每日吞三十粒,大能温补下焦。阳衰溲数,阴汗泄精。下焦虚寒。坚齿明目,破血通经,除癥安蚘,虫见椒则伏,仲景蚘厥乌梅丸用之。凡虫啮腹痛者,面白唇红,时发时止。杀鬼疰虫鱼。最杀劳虫。危氏神授丸,川椒炒岀汗为末,米饮下三钱。有人病传尸劳,遇异人传此方,服至二斤,吐出虫如蛇而安。肺胃素热者忌服。丹溪曰:食椒既久,则火自水中生,多被其毒也。秦产名秦椒,俗名花椒,实稍大;蜀产肉厚皮皱为川椒。闭口者杀人,微炒去汗捣,去里面黄壳,取红用。名椒红。得盐良。入肾。使杏仁,畏款冬、防风、附子、雄黄、麻仁、凉水。椒乃玉衡星之精,辟疫伏邪,故岁旦饮椒柏酒。
川椒子名椒目,苦辛。专行水道,不行穀道。能治水蛊,除胀定喘,及肾虚耳鸣。
【讲解】川椒善能温中止痛,又可燥湿杀虫。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。即花椒,又名蜀椒、秦椒(《本经》)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,但以四川产者为佳,故称川椒。生用。
本品味辛性热,有小毒。入脾、胃、肾经。善能散阴寒之邪,能温中止痛,暖脾止泻,故常用于脾胃虚寒,腕腹冷痛,呕吐泄泻等证。借其辛辣之性,而有驱杀蛔虫之功,常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吐蛔。煎汤外洗,可治湿疹瘙痒,而有燥湿止痒之功。至于《备要》载尚能止咳明目,通经等,是指与其他药物配伍而言,并非川椒本身具有如此广泛的作用。辛辣之品,阴虚火旺者忌用。
【临证应用】花椒用于脾胃虚寒,脘腹疼痛或呕吐,配人参、干姜、饴糖,即大建中汤。也可用于寒湿泻痢,腹痛且泻下多泡沫者,与附子、干姜等同用,如椒附汤。本品炒热布包温熨痛处,可以止痛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或吐蛔,可单用。但临床多入复方使用,常与乌梅、黄连、干姜等配伍,如乌梅丸。花椒与苦参、蛇床子、枯矾等煎汤外洗,治湿疹阴部瘙痒。
【用量用法】2—6克,煎汤,或入丸、散服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汤薰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