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苏

〔原文〕味辛入气分,色紫入血分,香温散寒,通心理肺,开胃益脾,气香入胃。发汗解肌,和血下气(1),宽中消痰,祛风定喘,止痛安胎,利大小肠,解鱼蟹毒。多服泄人真气。时珍曰,同陈皮、砂仁,行气安胎; 同藿香、乌药,温中止痛; 同香附,麻黄,发汗解肌; 同川芎、当归,和血散血; 同桔梗、枳壳,利膈宽肠;同卜子、杏仁,消痰定端;同木瓜、厚朴,散温解暑,治霍乱、脚气。气香者良。宜橘皮。忌鲤鱼。苏子与叶同功,润心肺,尤能下气定喘,止嗽消痰,利膈宽肠,温中开郁(2)有苏子降气汤。 梗下气稍缓,虚者宜之。叶发汗散寒,梗顺气安胎,子降气开郁, 消痰定喘。表弱气虚者忌用叶,肠滑气虚者忌用子。炒研用。苏叶温散。

【讲解】 (I)下气:与降气义同,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。适用于咳喘、呕逆等证。(2)开郁:即理气,是疏散肝气郁結的方法,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的气滞证。

紫苏有叶、茎、果实之分。苏叶长于发表散寒,行气宽中; 苏梗善能理气安胎;苏子主以降气消痰。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和茎,其色紫,气芳香。若单用其叶,名紫苏叶;单用其茎,名苏梗;单用其果实,名苏子。

本品辛温芳香。归脾、肺经,主入气分。不但能发散风寒, 且可行气宽中,是治外感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无汗表实证的常用药,又能用于脾肺气滞的咳嗽痰多,胸闷呕恶。然辛散之品,气虚或表虚者忌用。苏梗善理气安胎,气滞胸膈痞闷及胎动 不安者常用。气机通畅,则胸闷自除,胎得安和。因其理气宽中之性缓和,体虚者更为适宜。苏子专入肺经,以降气消痰为主要功效,常用于痰饮气逆,咳嗽气喘之证。

【临证应用】紫苏发汗作用不及麻黄、桂枝,多用于外感风寒的轻证,常与荆芥、防风、生姜等同用;兼有咳嗽者,可配杏仁、前胡、桔梗等用,如杏苏散;若兼见气滞胸闷呕恶者,用之更为适宜,可与香附、陈皮等配伍,如香苏散。由于脾胃气滞, 消化不良,食少,胸闷呕恶或胎动不安,腹胀呕恶,可与藿香、 陈皮、木香、砂仁等同用,若与半夏、厚朴、茯苓等配伍,如半夏厚朴汤,可治气滞痰结之梅核气,咽中似有物阻,吞之不下, 吐之不出之证。

此外,本品煎服或配生姜同煎,还可解鱼蟹毒,治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。

【用量用法】 5—15克。均生用,不宜久煎。

附:苏子 苏子主治喘咳,常与莱菔子、白芥子配伍,如三子养亲汤,以治痰壅气逆,咳嗽气喘。与厚朴、肉桂等配伍,治 上实下虚之咳喘,如苏子降气汤。本品系果实,富含油脂,故又兼有润肠通便之功,可配火麻仁、瓜蒌仁、杏仁等,用于肠燥便秘。常用量5—15克。生用或微炒用,炒后润下之性减,力专下气定喘,祛痰止咳。故临床除润肠通便须生用外,一般多炒用, 以增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