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理气药
〔自学时数〕 8学时
〔自学时数〕 2学时
〔目的要求〕
1.了解理气药的含义、功效、主要适用证。
2.熟悉理气药与芳香化湿、清热燥湿、消食导滞、益气健脾、疏肝揉肝、宣肺止咳、和胃 止呕、清热化痰、通络活血等药配伍应用的理论依据(联系中医基本理论)。
3.掌握理气药中常用药(陈皮 枳实 香附 沉香 川楝子 薤白 木香 乌药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4.了解行气、破气、降气、疏肝概念上的不同点。
5.联系柴胡、紫苏叶、厚朴、白豆蔻、砂仁等具有行气作用的药物,了解本章以外的理气药,扩大知识面。
6.在自学本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、重点掌握小结内容。
凡用以调理气分,疏畅气机,使气行通顺,而治疗气机不畅诸病的药物,称为理气药。
气分疾病主要包括气虚与气滞两类。气虚病证应使用补气药来治疗。本章所介绍的理气药,主要是用于气滞病证的一类药物。
所谓“气滞”,就是指气机运行不畅、气行发生阻滞的情况。揆其原因,不外乎饮食不慎、饥饱失常、寒暖失调、瘀血、外伤等,都能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,形成气滞之证。
气滞的病变,主要与肝、脾(胃)、肺三脏有关。因肝主疏泄,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肺主气,皆与气相关。气滞的症状,常因其病情轻重及发病部位的不同而异。一般地说,气滞轻者为满,稍重为胀,再重为痛。如肝失疏泄,肝气郁滞,则见胁肋胀痛,疝气疼痛,妇女月经不调,以及乳房胀痛或结块等。如脾胃气滞,升降失司,则见脘腹胀满疼痛,食欲不振,或嗳气泛酸,恶心呕吐,大便失常等证;肺失宣降,痰气壅滞,则见呼吸不畅,咳嗽气喘,胸闷气塞等证。又因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,如肝失疏泄,每易导致脾胃气滞;脾失健运,聚湿生痰,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降。
本类药物大多气香性温,其味辛苦,故善行散或泄降,分别具有消胀满、止疼痛、疏肝气、调脾(胃)气、理肺气等功效,故适用于前述诸证。
使用本类药物时,必须针对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,并采用适宜的配伍。如湿浊中阻而引起脾胃气滞之证者,宜配芳香化湿药;兼有湿热者,可视其证情,酌加清热燥湿药或清利湿热药;寒湿困脾者,须配温中燥湿药;如饮食不慎而食积不化者,则配消食导滞之品;兼脾胃虚弱者,又当与益气健脾药合用。肝气郁滞者,兼证较多,可视具体证情,酌配养阴柔肝、活血和营、止痛、健脾等药。至于肺气壅滞由外邪侵袭而致者,当配合宣肺化痰止咳药;如痰热郁肺,咳喘痰稠者,当配合清热化痰之品。
理气药大都辛温香燥,易于耗气伤阴,故气虚及阴亏者宜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