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 茅 根
【原文】 甘寒。入手少阴,心。足太阴阳明。胃、脾。补中益气,除伏热,消瘀血,利小便,解酒毒。治吐衄诸血,心肝火旺,逼血上行,则吐血;肺火盛,则衄血。茅根甘和血,寒凉血,引火下降,故治之。扑损瘀血捣汁服,名茅花汤,亦治鼻衄产淋。血闭寒热,血瘀则闭,闭则寒热作矣。淋沥崩中,血热则崩。伤寒哕逆,即呃逆。《说文》曰:哕,气牾也。东垣作干呕之甚者未是。肺热喘急,内热烦渴,黄疸水肿。消水行水。李时珍曰:良药也。世人以微而忽之,惟事苦寒之剂,伤冲和之气。乌足知此哉!
茅针,溃痈疖。酒煮服,一针溃一孔,二针溃二孔。
【讲解】 白茅根功主凉血止血,并善清热利尿。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。洗净鲜用,或晒干切段生用。
本品味甘性寒,入心、肺、胃、膀胱经。既能清心、胃之热而凉血生津,治血热妄行所致吐、衄、咯血;又能入膀胱而利尿,导热下行,治热淋、小便不利、水肿、黄疸等证。
茅针,即白茅初生未放的花穗。性味甘凉,亦能凉血止血,主要用于血热所致吐、衄血等出血证。其用途不及茅根广泛,临床不常用。
至于《备要》言其补中益气,如黄宫绣所言:“……然亦不过因其胃热既除而中气自复,岂真补益之谓哉。”
【临证应用】 白茅根治血热之衄血、咯血、吐血,常单味应用,或配藕节、生地、侧柏叶等同用,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治虚劳痰中带血,以茅根配鲜小蓟、鲜藕同用,称三鲜饮。本品又能利尿,治尿血,可兼收两者之效,常配小蓟、蒲黄等合用。若用于热淋、小便不利、水肿、黄疸等湿热证,可单用,或配车前子、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。
白茅根清泄肺胃之功,与芦根相似,均可用于胃热呕哕、肺热咳嗽。然芦根偏主气分,以清热生津为主;白茅根偏主血分,以凉血止血为主,二者应予区别。
总之,白茅根味甘而不腻膈,性寒而不碍胃,利尿而不伤阴,热证而津液不足者皆可应用。然作用平和,用量须大。
【用量用法】15一30克,鲜品30一60克,煎服。以鲜者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