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清热药
〔自学时数〕16学时
〔面授时数〕4学时
〔目的要求〕
- 了解清热药的含义、功效、分类、适用证。
- 熟悉清热泻火药的共同功用。
- 掌握清热泻火药中常用药(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- 熟悉清热燥湿药的共同功用。
- 掌握清热燥湿药中常用药(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- 熟悉清热凉血药的共同功用。
- 掌握清热凉血药中常用药(犀角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〉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- 熟悉清热解毒药的共同功用。
- 掌握清热解毒药中常用药(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牛黄 鱼腥草 土茯苓 败酱草 射干 马齿苋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- 掌握清虚热药中常用药(青蒿 白薇 地骨皮 胡黄连)的功效、临证应用,并比较其异同。
- 熟悉清热泻火、清热解毒、清热凉血、清热燥湿、清热生津、清虚热的概念。
- 了解寒凉伤阳、苦寒败胃、苦燥伤津、甘寒助湿的含义。
- 在自学本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,重点掌握小结内容。
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,称之为清热药。 清热药多属寒凉之性,具有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及退虚热等功效。主要应用于热病、热痢、痈肿疮毒、咽喉肿痛、目赤肿痛及阴虚内热等里热证。 应用清热药时,首先应辨明热证属气属血,属虚属实,在脏在腑来决定用药的主次和先后。如兼有表证,应先解表或表里同治;气分热兼血分热者,宜气血两清。 本类药性多寒凉,易伤阳气,故阳气不足,脾胃虚弱者应慎用。使用时,亦要注意中病即止,避免克伐太过,损伤正气。
清热药数量颇多,虽都具有清解里热的作用,按其药物各自的特点,有的以泻火为主,有的以解毒为主等,又可分为清热泻火药,清热燥湿药,清热凉血药,清热解毒药,退虚热药五类。只有了解清热药的共性,又掌握他们的特点,才能有选择性的用药,以加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