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 梅
〔原文〕酸涩而温,脾肺血分之果。敛肺, 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涩肠,涌痰消肿,清热解毒,生津止渴,醒酒杀虫。治久嗽泻痢,梁庄肃公血痢,陈应之用乌梅、胡黄连、灶下土等分为末,茶调服而愈。曾鲁公血痢百余日,国医不能疗,应之用盐梅肉研烂,合腊茶入醋服,一啜而安。瘴疟,诸证初起者,皆忌用。霍乱,吐逆反胃,劳热骨蒸。皆取其酸收。 安蚘厥,蚘虫上攻而眩仆,虫得酸则伏,仲景有蚘厥乌梅丸。去黑痣,蚀恶肉。痈疮后生恶肉,烧梅存性,研末敷之。多食损齿伤筋。经曰:酸走筋,筋病无多食酸。
白梅,功用略同。治痰厥僵仆,牙关紧闭,取肉揩擦牙龈,涎出即开,盖酸先入筋,齿软则易开。若用铁器撬开,恐伤其齿。惊痫喉痹,敷乳痈肿毒,刺入肉中。嚼烂罨之即出, 疮中胬肉,捣饼贴之即收。
青梅,薰黑为乌梅,稻灰汁淋蒸则不囊。孟诜曰:乌梅十颗,汤煮去核,纳肛中,通大便。盐渍为白梅。李时珍曰:梅花于冬而实,于夏得木之全气,故最酸。胆为甲木,肝为乙木,人舌下有四窍,两通胆液,故食酸则津生。食梅齿齼者,嚼胡桃即解。衣生霉点者,梅叶煎汤洗之,捣洗葛衣亦佳。
【讲解】乌梅具有敛肺涩肠、生津安蛔之功。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(青梅〉的加工熏制品。去核生用, 或炒炭用。
本品味酸涩,性平。入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功能敛肺止咳,可用于肺虚久咳。能涩肠止泻,用于久泻久痢。味酸,且能生津, 尤与甘寒之品同用,酸甘化阴,故能生津止渴,以治消渴证。“蛔得酸则伏”,故为安蛔止吐良药,以治蛔虫引起的呕吐、腹痛之证。此外,外敷能消疮毒,并治胬肉外突。然酸涩之品,外感咳嗽、泻痢初起,及有实邪者均不宜用。
白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,经盐渍而成。味酸涩咸, 性平。多外用擦牙,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。《本草求真》曰:白梅由于盐渍,味咸则能软坚,若牙关紧闭,死肉黑痣,白梅用之更捷。
【临证应用】乌梅治肺虚久咳,可配粟壳研末服用,如一服散;或配半夏、杏仁、阿胶等。治久泻不止,可配伍肉豆蔻、 訶子、罂粟壳等,如固肠丸。治消渴烦热,可配伍天花粉、麦冬、葛根等药,如玉泉丸。配伍细辛、蜀椒、干姜、黄连,如乌梅丸,以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吐蛔。近年研究,用鸟梅治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,以及胃酸缺乏所致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证,有较好的疗效。
【用量用法】 3—10克,煎服,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外用适量,捣烂或研末外敷。止泻止血宜炒炭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