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菖蒲
〔原文〕辛苦而温,芳香而散。补肝益心,开心孔,利九窍,明耳目,发音声。去湿逐风,除痰消积,开胃宽中,疗噤口毒痢(1),杨士瀛曰,噤口虽属脾虚,亦热闭胸膈所致。用木香失之温,山药失之闭,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米饮下,胸次一开,自然思食。菖蒲黍米酸酒,治一切风。风痹惊痫,崩带胎漏(2)。消肿止痛,解毒杀虫。李士材日:《仙经》称万水草之精英,神仙之灵药,用泔浸饭上蒸之,借谷气而臻于中和,真有殊常之效。又曰:芳香利窍,心脾良药,能佐地黄、天冬之属,资其宣导,若多用、独用,亦耗气血而为殃。李士材著《药性解》、《本草通玄》。根瘦节密,一寸九节者良。去皮微炒用。秦芄为使。恶麻黄。忌饴糖、羊肉、铁器。
【讲解】(1)噤口毒痢:病名。指痢疾患者不进饮食或呕不能食,为痢疾比较严重的证候。(2)胎漏:指妊娠前半期阴道不时少量出血,或点滴不尽,或时有时无。
石菖蒲善化湿浊之邪,而具开窍豁痰之功。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。早春采挖,去叶,洗净晒干,生用。鲜品亦入药,现多以植物细叶菖蒲的带叶根茎鲜品入药,称鲜菖蒲,或钱菖蒲。每多盆中栽培,既供观赏,又可供四时收用。鲜者气味皆足,芳香开窍之力较强,但常用者仍多为干品。
本品味辛性温,疏散开达,气味芳香,其性走窜,具有化湿豁痰、辟秽开窍之功。入心、胃经,入胃宣化湿浊、醒脾开胃; 入胸膈则疏利痰浊,振奋清阳之气,开通心窍,聪耳明目而醒神健脑。故凡痰浊蒙闭、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昏迷、耳聋失聪、头目不清、癫狂痴呆,以及湿浊中阻,脘腹疼痛、噤口下痢等证,均为常用之品。惟性燥散,阴虚血亏及滑精多汗者不宜用。
石菖蒲传统以生于山间石隙中者质佳。且根瘦节密、一寸九节者良。故历代医家处方往往写九节菖蒲。然今所用之九节菖蒲系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,与正品石菖蒲不同,不应混用。
【临证应用】石菖蒲用于湿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,常与郁金、半夏同用,如菖蒲郁金汤;治健忘、耳鸣,常与远志、龙齿等同用,如安神定志丸;治癫狂、痴呆等症,也可配用安神、平肝药。治湿滞气塞,胸腹胀满,古方有单用,或配吴茱萸、香附等同用。又用于噤口痢,同茯苓、石莲子、人参等配伍,如开噤散,有开胃进食的功效。
此外,本品尚兼消痈肿而治疮痈,祛寒湿以愈痹痛之功,也偶有用之。
【用量用法】5—8克,鲜品可加倍,煎服。鲜品亦可捣汁冲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