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24张子和治飧泄案
赵明之米谷不消,腹作雷鸣,自五月至六月不愈,诸医以为脾受大寒,故并与圣散子①、豆蔻丸②,虽止一二日,药力尽而复作。诸医不知药之非,反责明之不忌口。戴人至而笑曰:春伤于风,夏必飧泄,飧泄者,米谷不化,而直过下出也。又曰:米谷不化,热气在下,久风入中,中者脾胃也。风属甲乙,脾胃属戊己,甲乙能克戊己,肠中有风故鸣。经曰:岁木太过,风气流行,脾土受邪,民病飧泄。诊其两手脉皆浮数,为病在表也,可汗之。直断曰:风随汗出。以火二盆,暗置床之下,不令病人见火,恐增其热,绐之入室,使服涌剂,以麻黄③投之,乃闭其户,从户外锁之,汗出如洗,待一时许开户,减火一半,须臾汗止,泄亦止。
(《儒门事亲》卷六)
〔注释〕
①圣散子:方剂名。同名方有多种。出自《局方》的圣散子,由厚朴、白术、防风、吴茱萸、泽夕、附子、藁本、高良姜、猪苓、霍香、苍术、麻黄、细辛、芍药、独活、半夏、茯苓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、草豆蔻仁、石菖蒲等共为粗散而成,主治伤寒,时行疫疠……肠鸣泄泻、水谷不消诸证。
②豆蔻丸:疑即《局方》肉豆蔻丸,由诃黎勒皮、木香、丁香、肉豆蔻仁、缩砂仁、赤石脂、白礬灰等为丸而成,主治气泻。
③麻黄:当为麻黄汤。
〔评按〕本案是以汗法治愈飧泄证的病例。“春伤于风,夏必飧泄”,症证在表,病因在风,故用麻黄汤发表取汗散风,使风随汗出而愈。张氏对汗法的运用,有着丰富的经验,他常用麻黄汤类辛散解表的药物内服取汗,亦每用灸、蒸、渫、熨、烙、针刺、砭射、导引、按摩等法配合解表,本案中用火二盆,暗置床下,以助麻黄汤发汗,即是一例。
须要指出的是,凡使用汗法,“中病即止”,“不欲太过”,否则易酿成亡阳之变。这也是张氏使用汗法的经验有得之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