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10 王文鼎治小儿肾炎案
汤xx,男,8岁。
因浮肿6个月,屡治不效,于1963年9月24日入院。患儿半年前开始面部四肢浮肿,尿少色黄,并出现腹水,尿蛋白(++++),诊为肾病综合征。半月前又合并肺炎,曾用多种抗菌素未效。入院后经多种化验检査,西医确诊为慢性肾炎肾病期(大量胸水、腹水)、肺炎。患儿面色萎黄不泽,舌尖赤,舌光无苔,脉沉细弦。证属脾肺俱虚,水湿泛滥,肝阳偏亢,虚火上炎之证。治用四苓散合龙胆泻肝汤及牡蛎泽泻散,扶脾利水平肝。
住院四日,诸症不减,呼吸困难加重,胸水仍多,腹水增加。虽经抽胸水、放腹水,仅肺炎略有好转,诸症仍无明显进步,病情持续恶化。1963年10月8日请王老会诊,辨证认为:病在脾肾,重点在脾。因治不得法,病势危笃,只能消补同施,温清并用。药用:白茅根60克,煎15分钟,取水二大碗,去渣,以一碗水煎生鸡内金(打烂)15克,白术9克,广陈皮3克,生姜皮9克,煎二次。
停用西药及输液。
苡米神曲粥:苡米60克,神曲120克,大黄米90克,赤小豆180克,另加猪肝半斤切碎,用砂锅煮成粥,每次饭前服用小半碗。
5日后诸症进展不大,改用茅根鸡金汤:鲜茅根60克,先煎15分钟,后入生鸡内金15克,煎法同前。同时用葱熨法:大葱一斤纵切,黄酒60克,炒热装纱布袋内,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自右下至左下处熨,每日1〜2次,每次熨1〜3小时。
一周后诸症悉减,尿量增加,每日800〜1000毫升,大便正常,阴囊水肿减轻。
10月26日:患儿外感发烧(39.8℃)脉浮,苔薄黄。证属外有风气,内有积滞,诊为风水。治以表里分消:
麻黄(先煎去沫)3克 滑石9克 生甘草1.5克 香薷4.5克 麸炒枳壳3克 川厚朴3克 生姜3克 大枣1枚 炒神曲9克 炒山楂9克 炒麦芽9克
药后微有汗出,当晚体温下降至正常,仍服茅根鸡金汤;另用香薷6克煎水代茶饮。20余剂后症情明显好转。
11月9日:脉趋和平,肿胀基本消退。原方酌加清补肺肾之品。
鲜茅根60克,先煎去渣。再煎下药:生鸡内金(打碎)9克,生黄芪9克,广陈皮1.2克。
11月18日停香薷代茶及葱熨,乃予六味地黄丸化裁调理。
住院4个半月,症情基本消失,遂以滋益肾水,调和脾胃善后。随访14年,曾反复三次,均获缓解。现已参加工作6年,一般情况良好,未再复发。
(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78,6:17)
〔评按〕本例为慢性肾炎肾病期合并肺炎,前治虽肺炎略有好转,但腹水等症加剧而病情恶化。经王氏辨证,认为病在脾肾,重点在脾,改用健补脾胃,清利水湿之剂而药、粥同进。药后虽获效不大,但辨证准确无误,故仍遵前法而精简药物,单用鲜茅根、鸡内金煎汤内服;同时配合葱、酒外熨,促使腹部阳气宣通而水湿得下。内外合治,诚乃良法。症情基本稳定后,继以滋补肾水、调和脾胃以善其后。中途外感,临时处以表里分消之剂,其灵活施治,方随证变,正体现了中医之特点。